“慕课西部行计划2.0”文献保障工作组交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召开

发布日期:06/11/2025

“慕课西部行计划2.0”文献保障工作组交流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召开

       为加快推进“慕课西部行计划2.0”在图书馆领域的深入实施,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知识服务中的创新应用,2025年10月31日,“慕课西部行计划2.0”陕西—青海文献保障工作组联合17所高校图书馆代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召开工作交流会。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王显芳、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馆长那成英、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祝小静、清华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张秋、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杨峰、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副馆长于静等高校图书馆代表出席会议。来自陕西、青海两省的17所高校图书馆负责人及十余位业务骨干参加会议。

会上,祝小静和于静分别回顾了“慕课西部行计划2.0”的发展背景、建设模式及前期工作进展,系统梳理了文献保障工作组在资源支持、信息素养教育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她们指出,通过东部与西部高校图书馆的对口合作,各馆在教育资源共享、文献保障能力提升及馆员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两位老师结合工作实践,分享了在技术应用、资源整合及协同服务中的经验与思考,并就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点与创新方向进行了交流探讨。

                                  

各高校图书馆代表围绕资源建设、培训交流和民族文献开发等主题,分享了各馆的建设成果与服务支持进展。与会代表一致认为,“慕课西部行计划2.0”在促进教育资源均衡与推动高校协同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会议进一步明确了阶段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以培训交流、资源共建和技术赋能为抓手,持续深化合作,推动项目落实落地。

王显芳在总结讲话中指出,资源共享与经验互鉴是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的重要途径。他建议建立常态化的沟通与协作机制,通过组建工作群、互访交流及联合培训等方式,加强馆际协作。他强调,应充分发挥各馆特色,实现优势互补,促进教育公平与知识资源高效利用。

“慕课西部行计划2.0”是教育部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重点工程,旨在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模式,促进东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向西部高校辐射。未来,文献保障工作组将持续拓展合作模式,创新组织机制,深化东西部高校间的资源共建共享,助力教育数字化转型与教育公平发展,为“慕课西部行计划2.0”的深入推进注入新的活力。